健康知識 2019-05-09

我該做腸胃鏡嗎?教你3招簡單評估

圖片

國內速食文化盛行及民眾喜歡吃炭烤油炸食物,加上熬夜.抽菸.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,讓國人罹患消化道癌症的比例節節升高,且年齡層逐年下降.如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與知名藝人安迪相繼因食道癌病逝. 秀場天王豬哥亮則為大腸癌.特別是大腸癌.自95年起年年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,每年約有一萬多人罹患大腸癌。

食道癌及胃癌屬上消化道癌. 食道癌的可能致病因子大多和飲食習慣有關,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、常吃含亞硝胺之食物、發霉的食物、熱茶、缺乏蔬果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等. 食道癌可分為2種,從食道下到食道中段,主要為「鱗狀上皮細胞癌」,鱗狀上皮細胞癌的發生主要與菸、酒、檳榔有關.而食道下方靠近胃部則為「食道腺癌」.食道腺癌則與抽菸、肥胖及胃食道逆流有關。在台灣,九成以上的食道癌都是屬於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.除了有菸酒檳榔習慣的人,過去有頭頸部腫瘤病史的人也是食道癌的高風險族群,發生初期可能毫無自覺症狀.如出現吞嚥時有哽咽感. 喉嚨卡卡. 胸骨後疼痛. 咳嗽、常清痰等症狀.所以七成以上的食道癌患者,在發現時都已經是屬於晚期的階段。

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. 抽菸喝酒. 嗜吃醃漬、煙燻、燒烤或油炸食物. 家族史.男性.惡性貧血有關. 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,初期常見胃部不適症狀,包括消化不良、腹脹、上腹部悶痛、輕微噁心反胃、胃燒灼、喝水易嗆、吞嚥困難、腹瀉等警訊,易與胃食道逆流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。如不適持續超過2周未改善請務必就醫.胃鏡配合切片檢查是胃癌最主要診斷方式. 可以進行胃粘膜切片檢查來確定診斷病變處為良性或惡性、發炎情形及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等。

上消化道癌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.胃癌食道癌如果真的要早期診斷,就得在沒有症狀時即早經由內視鏡檢查。現在有所謂的NBI檢查. NBI(腸胃道內視鏡儀)是新式光學影像技術,利用光線波長窄頻化,來增加黏膜微細血管對比,提升黏膜表層微細構造效果。透過內視鏡儀可以凸顯微血管不正常的增生以及範圍,有助於辨識體積微小的早期腫瘤。除定期檢查外.降低上消化道癌發生率主要還是靠預防.應避免抽菸、嚼檳榔,並且少喝酒;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遠離各種危險因子。

大腸癌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.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,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。根據統計,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,存活率高達90%以上。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,因此,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,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。

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%至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因此,政府目前補助50-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。 糞便潛血檢查(FOBT)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,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,不需飲食限制,因此相當簡單方便,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,例如痔瘡出血、肛門裂傷或發炎,都會造成陽性反應,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,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。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,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大腸鏡檢查,以內視鏡經肛門,直接觀察大腸直腸、乙狀結腸、降結腸、橫結腸、升結腸、迴盲瓣。大腸鏡可以診斷(做切片)、也可以治療(拿息肉),大腸鏡還是站在診斷大腸癌的第一位,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。

 

如符合以下3種情形建議安排腸胃鏡檢查

1.出現症狀及以下習慣

平常有慢性便祕或腹瀉,血便、黏液便、貧血、腹部症狀、排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有不明原因下降,吞嚥困難. 胃灼熱感.有飲酒抽菸習慣,特別愛吃燙食、醃製和燒烤食物、高鹽食物.喜歡吃大量紅肉、纖維質不夠

2.年齡及家族史

建議50歲後開始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。但若國人伴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病史(比如說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姊妹中有人不幸罹患大腸直腸癌),皆屬於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,高危險族群40歲後即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

建議大家從40歲起,每1~2年接受1次腸胃鏡篩檢;高危險群如有家族病史(一等親曾罹腸胃道癌症),或有抽菸喝酒習慣,則建議1年1一次。

3.慢性消化病史

長年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,也會提升罹癌機率,例如克隆氏症、潰瘍性結腸炎,罹患時間超過8年或10年以上,也要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
50歲以上的男性,有超過5年以上胃食道逆流的病史,並且有其他危險因素,比如說,夜間胃食道逆流症候群、BMI值增加、吸菸、腹部肥胖等。而巴雷氏食道病變者也應該每隔3到5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。

 

除了注意身體變化,正視病徵,定期健康檢查做篩檢,提早找出病因,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而消化道癌症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不抽菸、不喝酒、不吃檳榔、不暴飲暴食、少吃醃製、煙燻.油炸等食品,保持穩定的生活作息等,才是根本的保健之道。

本文作者:國泰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師 楊美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