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識 2025-10-15

益生菌怎麼吃最有效?臨床醫學專家教你益生菌正確吃法:5大關鍵助好菌發揮作用

益生菌怎麼吃最有效?臨床醫學專家教你益生菌正確吃法:5大關鍵助好菌發揮作用ft. 國泰醫院黃紀榕博士【請問康健Ep.140】

天天吃益生菌,卻總懷疑自己是不是「白花錢」?菌數、菌種、劑型、保存方式……到底怎麼選,才不會讓補充益生菌變成一場徒勞?

專研腸道與癌症多年的國泰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黃紀榕博士為您解析
專研腸道與癌症多年的國泰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黃紀榕博士為您解析。圖片來源/國泰健康管理

Q1:益生菌需要天天吃嗎?會不會一停就沒效?

需不需要天天吃,端看本身的需求。若你是腸躁症患者、經常腸胃不適,或長期需要抗生素治療的人,天天補充會比較有幫助;但如果只是單純想保健,兩三天補充一次也可以。

要記得,益生菌多半是「外來菌株」,不像原生菌能長期住在腸道裡,一旦停用,幾週內會逐漸被原有菌群取代。因此,如果希望益生菌持續發揮作用,就需要規律補充。

Q2:益生菌菌數越多越好嗎?該怎麼挑選?

不見得菌數越多越好,重點在「菌種對不對、數量夠不夠」。一般來說,100–200 億的有效菌數就已足夠。過量反而可能引起腹脹、腹瀉。此外,菌種比菌數數量更重要,例如:想改善便秘,就要選能促進腸道蠕動的菌;想提升免疫力,則需具備免疫調節功能的菌。

所以別只看「百億」益生菌數這樣的廣告數字,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菌株,才是真正有效的選擇。

Q3:粉狀 vs. 膠囊,哪種劑型的益生菌比較好?保存方式重要嗎?

益生菌的劑型影響食用方便性,粉狀或膠囊沒有絕對的好壞:

  • 粉狀:吸收快,適合兒童或吞嚥不便的人。
  • 膠囊:攜帶方便,好補充。

而保存方式則關乎活性,多數益生菌建議冷藏,以維持活性;有些產品經過特殊包埋技術,可常溫保存。但請避免冷凍,因為解凍過程可能吸潮、傷害菌體。簡單來說,建議挑選時依照生活習慣選擇合適劑型,並正確保存,才能發揮益生菌的最大效果。

Q4:益生菌要吃多久才會有感覺?我要如何評估效果?

益生菌不是速效藥,通常益生菌效果需要時間累積,建議至少觀察 2~4 週。如果吃了一個月仍沒有任何改善,可以嘗試更換其他產品。建議在觀察效果時,搭配規律生活與均衡飲食,並避免一次補充過多不同菌株,否則可能適得其反。

近年醫學界提出「精準益生菌」的新概念,強調依個人健康需求挑選專屬菌株,而非隨意補充。各大研究中心也各有專長,投入精準菌株的研究與臨床驗證。以國泰醫院研究中心為例,臨床醫師從患者需求出發,嚴謹討論、篩選出真正有助健康的菌種,並進一步研發出符合民眾日常保健需求的益生菌產品,讓「精準補菌」不再只是理論,而是可落實的健康選擇。

Q5:益生菌不止顧腸胃,還能影響情緒和健康嗎?

是的,近年學術研究已發現腸道菌與全身器官有密切連結,例如「腸腦軸」、「腸肝軸」、「腸腎軸」等概念。某些益生菌甚至能產生腦部相關的物質,進而活化腦細胞,推測可能影響情緒與腦部健康,但這部分還需要更多臨床證實。

目前可以確定的是,特定菌株確實具有特殊功能,能透過代謝作用產生特定物質,並經由血液循環影響全身,甚至整體健康。也就是說,益生菌的效益並不只侷限在腸胃,而是和全身器官息息相關。

精準益生菌時代:善用更科學、有效的方式,管理腸道菌

隨著腸道菌群檢測技術普及,以及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,益生菌補充將朝向「精準化」發展,透過檢測個人菌相缺乏,設計專屬配方,選擇具有醫學實證的特定菌株,能更有效地調整腸道健康。除了補充單一特定菌群,也可選擇互相協同作用的「好菌」,例如比菲德氏菌能透過代謝物促進其他益生菌生長,同時搭配「益生元」作為食物來源,幫助益生菌在腸道內更好地存活、繁殖並發揮作用。

未來判斷益生菌效果,不只靠症狀改善觀察,也可透過基因定量分析檢測特定菌群變化,並與研究數據交叉驗證。這也表示益生菌將不再只是保健補充品,而是結合健康檢查、腸道菌相檢測的科學化健康管理方式。「精準補菌」也將不只是理論,而是真正能落實於日常、支持長期健康的方式。

立即收聽https://reurl.cc/6q16yy


——— Info ———

文章來源:康健雜誌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93128

❤️ 敦御、敦平、富霖診所(敦南中心) ▸ https://page.line.me/cts1367i

❤️ 瑞成、瑞健、瑞宏診所(內湖中心) ▸ https://page.line.me/oqc9498q

❤️ 民安、泰安珍所(新竹中心) ▸ https://page.line.me/ytn5798f

❤️ 國泰功醫診所(台南中心) ▸ https://page.line.me/jwy1738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