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飽胃嘟嘟好不舒服嗎? 先從飲食下手來改善!
國泰健康管理 營養科
現代人外食、應酬頻率高且生活壓力大,常常用餐後覺得肚子鼓鼓脹脹的,食物好像都沒消化,有時可能還會伴隨著腹痛、痙攣等不適症狀。
以下是引起脹氣的可能原因及解決方法,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,一定要繼續看下去。
造成脹氣的原因,主要可以分成以下「三大類」:
1. 腸道內氣體量過多:這是造成脹氣的主因。氣體的來源大多是攝取食物時吞下的空氣,或食物在消化道分解發酵時產生的氣體,身體會以打嗝或排氣的方式排出,但當氣體過多引起腹脹時,有可能是以下問題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:
⏺︎ 吃飯速度太快或一次大量進食:使食物無法正常分解、消化。
⏺︎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:許多難消化的醣類和高纖維食物容易造成脹氣,如全穀類、豆類、蔬菜(豆莢類、十字花科等)。
⏺︎ 乳製品:當身體無法完整消化乳製品中的乳糖,就會在腸道中發酵產生氣體。
⏺︎ 人工添加物:糖醇類的人工甜味劑容易造成脹氣或腹瀉的情況。
⏺︎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(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, SIBO):SIBO在女性與老年人中較為普遍,主要導致的原因為胃酸分泌與腸蠕動障礙。當小腸內的細菌過度增長,在消化食物時會產生過多氣體。
2. 消化道功能問題:當消化道出現阻塞、狹窄或消化道肌肉神經障礙時,導致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增加,整個腸胃道的空間變少,因而產生脹氣問題。
3. 荷爾蒙影響:女性在月經前或期間,以及更年期階段,因荷爾蒙的分泌變化影響到腸道的蠕動,而出現腹脹、腹瀉或便秘等腸胃道症狀。
想要改善脹氣的困擾,建議先做飲食紀錄,較能抓出容易導致脹氣的食材,同時也可以嘗試下列方式:
▶︎ 避免嚼食口香糖、喝碳酸飲料、用餐期間也儘量不聊天:避免吞入過多空氣、減少一次用餐量、放慢用餐速度及小口進食。
▶︎ 增加活動量:刺激腸胃蠕動。
▶︎ 避免加工食品和高脂食物:因高鹽份會導致水分滯留,而脂肪會減緩胃排空速度。
▶︎ 嘗試低FODMAP飲食:減少富含寡糖、乳糖、果糖及多元醇的食物來源,如:牛奶、優格、冰淇淋、豆漿、小麥、大麥、黑麥及其製品、蜂蜜、甘露糖醇、山梨糖醇、木糖醇、洋蔥、韭菜、高麗菜…等。
▶︎ 補充消化酵素及益生菌:以協助將食物順利分解成小分子,並且調整腸道菌叢生態,改善菌相失衡情形。但若有SIBO的患者,則需在專業人員建議下再進行補充哦。
脹氣是現代人很常見的困擾,一般可以先從吃飯速度、減少一次進食量及飯後增加活動量做調整,然後抽絲剝繭來慢慢找到原因。
但若以上狀況排除後,依然飽受脹氣困擾,建議就醫尋求醫師及專業人員的協助,才能對症下藥,讓胃嘟嘟不再困擾你哦!
參考資料:
- 洪窕淇&賴冠菁。飲食對腸道症狀的影響。<臺灣營養學會雜誌>, 2015(40)No.2(79-86)
- 譚健民等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與腸道菌群失調文獻回顧,兼論益生菌攝取在其治療上所扮演之角色。<臺灣醫界>, 2024(67)No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