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識 2025-03-06

才30歲就有三高風險?做好健康管理只靠健檢還不夠!

 

 

「You are what you eat.」的意思是所飲所食造就現在的我們,因此飲食與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特別是經年累月的慢性病。有鑑於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年輕化的趨勢,國健署於今(2025)年擴大健檢族群,增加30 〜39 歲每5年可免費一次健康檢查,讓年輕人能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,建立良好生活習慣,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。

你也是代謝症候群嗎?
營養師神助攻,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

其實,早在政策實施前就有「健檢年輕化」的趨勢,國泰健檢數據智能發展部郭怡賢資深協理表示:「根據近5年國泰健檢中心數據顯示,20~30歲健康檢查人數大幅提升!」顯示年輕人愈發重視健康議題。進一步從中分析,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同樣年輕化,20~30歲成長率竟高達108%。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,國人每4人當中就有1 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尤其是20~40歲的民眾,容易因為工作忙碌、三餐不繼、缺乏運動等生活型態,造成代謝異常、危害健康。


代謝症候群罹患慢性病(心臟病、腦中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)風險為一般人的2~6倍,全球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則高達71%。代謝症候群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健康問題,年輕族群也需要正視「隱形殺手」般的威脅。國泰健檢中心李宜芳營養師提醒,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其中一項數值異常就得留意:

1.腹部肥胖:
男性腰圍 ≧90cm (35吋)、 女性腰圍 ≧80cm (31吋)。

2. 血壓偏高:
收縮壓 ≧ 130mmHg 或舒張壓 ≧ 85mmHg。

3. 空腹血糖偏高:
空腹血糖值 ≧ 100mg/dL。

4.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:
≧ 150mg/dL。

5.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:
男性 < 40mg/dL、 女性< 50mg/dL。


許多人為了體重控制或追求健康,選擇追隨不斷更迭的飲食趨勢,繼地中海、生酮之後,現在流行211餐盤、168 斷食法、控醣、低碳等飲食方式。不過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
飲食方式呢?李宜芳營養師就其專業說明:「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,以及飲食與生活習慣不同,建議優先尋求專業諮詢,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,才能吃得健康。」由專業營養師從旁協助,也能避免不當飲食影響反倒傷害身體。

 

 

營養諮詢× 數據分析,量身打造專屬健康計畫
許多人會將重點放在要少吃哪些東西,例如:「少吃澱粉、多吃蛋白質、不吃脂肪等『挑食』的飲食控制,其實已有許多研究顯示,真正影響健康的是飲食的整體性。」李宜芳營養師強調,若是只有限制熱量、控制特定營養素等,很容易落入營養不均衡的陷阱。因此,無論是出於何種健康需求,都應該從飲食的三大面向調整:內容、份量、時間。健康檢查中的異常數值乃是身體發出的警訊,國泰健檢中心營養師結合數據分析與營養諮詢,針對個人的飲食與生活模式,設計專屬的健康調整方案。「我們會先剖析數據背後的成因,再一步步引導客戶調整飲食習慣,讓健康飲食成為日常。」營養諮詢不只是一次性調整,更是長期的支持與陪伴。

 

健康檢查後,才是重拾健康管理的起點!

 ▾個案故事▾ 
「有一位反覆嘗試各種減重方法的李先生,健檢報告顯示血壓、血糖、腰圍均超標,還有重度脂肪肝,甚至腎功能也開始出現問題!」李宜芳營養師憶起印象深刻的個案,經由醫生轉介而來營養諮詢。「第一次見面時,我們建議他優先保護腎臟與肝臟,而不是急於減重,可他一開始難以接受,因為他已把減重視為最重要的目標。」然而,當個案開始均衡地攝取營養後,發現自己身體代謝變好,體重也開始下降,且是透過健康、無害的方式達成目標。最終,這位個案不僅成功減重,還避免了極端飲食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。

 

代謝症候群從多方面影響身體,精神不佳、排便不順,甚至損傷心血管、臟器功能,導致慢性發炎並加速老化。定期健檢的數據,除了能看出疾病風險,還能察覺身體所發出的健康警訊。郭怡賢資深協理表示,「我們將針對亞健康族群,提供更普及的健康管理服務,並透過數位與AI 技術,幫助民眾獲取營養知識及專業建議。」健檢只是起點,健檢後重返健康生活的長路才是重頭戲。國泰健檢希望透過健檢數據及專業健康管理服務,成為每一位客戶的旅伴,調整生活型態,讓健康落實到日常生活裡。

 

文章轉自:康健雜誌311期